一个项目的采购过程中,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很多人,但总有一个最关键的人,找到了他,就能事半功倍。这个人不是别人,就是我们常说的EB(Economic Buyer/经济购买决策者),项目归属的最终决策者。那么,如何才能达成既定目标?别急,小美给你支支招~
经济购买决策者(EB)
1. 谁是EB?
详细了解这笔预算到底是‘谁’的预算,和‘谁’来花这笔预算,这个“谁”就是EB。
2. 为什么是EB?
销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的。没见到客户EB也拿下了单子的情况确实发生过。但是销售这个职业的职责就是减少销售中的不确定性。无论你搞定了多少人,如果见不到高层,拿下单子的概率会远低于猜硬币的概率。
3. 怎样才能见到EB?
最有效的方式是客户内部人员主动带你去见EB,见到EB的概率竟然超过68%!
但是问题又来了——内部人员凭什么推荐你?那可是有风险的,一旦你出问题,会直接影响他的职业前途。要想让内部客户你推荐见EB,你就得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了。
1)如果他认为你能给他带来成功,他愿意带你去,比如通过你的专业让他觉得把你带到EB面前是一件体现他能力的事,这就是一种利益了。
2)如果他需要你帮他争取资源,他愿意带你去。
3)如果他需要EB帮他承担风险,他愿意带你去: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汇报吗?原因就在于汇报完后,出了事就是EB的。但是他自己说某件事有多大风险,EB往往不认可,而如果销售去说,就完全不一样了,因为销售是专业人士,容易让EB的信任。而且提前把风险说清楚,他自己容易逃脱责任。
4)如果涉及单位太多,需要EB协调,他愿意带你去。
5)如果涉及到战略问题,他愿意带你去。
6)如果销售把自己的EB搬来,他愿意带你去。
4. 见EB之前准备什么?
1)首先,你需要了解客户公司的基础信息。
2)第二个要准备的就是礼物,见EB当然不能空着手去,但是一般礼物EB又看不上眼,带什么好呢?有个又上档次又不用花钱的礼物:同行业案例。所谓同行业案例是指你的客户中,与当前客户在同一个行业,并且做得比较成功的。案例要着重描述样板客户是怎么做的,以及取得了什么效益。同行业就是对手,对于竞争对手,每个人都有好奇心,EB的好奇心尤其大。很多管理者对竞争对手的关心超过对自己员工的关心。所以,这件礼物EB一般会喜欢。
3)研究他们公司的战略,这是所有的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了。可能有人问了,我见的不是大老板,也要研究这个东西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因为每个企业都存在着一个叫痛苦链的东西。
西方人都对销售有一种认知:所谓销售就是关注客户的客户。因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的客户成功,所以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企业自己的客户。推而广之,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户。比如秘书的客户是EB,EB的客户是员工,研发人员的客户是服务人员,服务人员的客户是销售人员,销售人员的客户当然还是客户了。
5. 见到EB怎么办?
1)不该谈的
a.不要谈技术!
b.不要去调查基本信息!
c.不要没完没了的盘问,虽然销售最重要的技能是提问,但那不是盘问啊。他们之间的区别是:前者是一种交流,后者是一种审讯。
2)可以谈的
a.给客户找标杆,也就是同行业样板案例,这是你提前准备的内容。
b.谈未来:EB是干什么的?一天到晚就是画大饼给员工的,他们最喜欢的谈的就是未来的愿景之类的,你要给EB谈清楚,你的东西对EB的愿景有什么帮助。
c.谈差异性:高层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你从头到尾的介绍,他们在决策的时候,会考虑你和你的对手之间的差异性,然后再做出决策。不过谈差异性时要注意两点:一是这种差异性一定要对他有意义,销售认为的差异性往往对客户是没有意义,这需要与客户确认;二是差异不要摁住产品不放,产品往往不是高层关心的重点,要说的东西多了,比如人员、经验、技术 优势(不是技术本身)、机构、服务层次、培训模式等等。
d.承诺目标:这是告别时要说做的事了,临走之前,一定要和EB确认好下步要做的事情,注意,这里说的事,不是你要做的事,而是客户要做的事,至少是你和客户共同要做的事。
6. 跟EB谈完之后给客户发封邮件
和高层谈完之后,很多销售喜欢发个短信,表示一下感谢,这是出于礼貌,也没什么大问题。但是如果你做的更专业,你需要给EB写封信,当然可以用mail的形式。信的内容是和你这次谈话相关的,也是对谈话内容的一个总结和确认。一封面向EB的信可不是随便写的,它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:
1)客户通过这次购买要实现的目标
2)当前客户是什么情况
3)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实现这些目标
4)实现了之后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
5)下一步的行动计划
(摘自:美的企业用户采购平台 2016-07-3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