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    优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“自恋”的客户:销售中的焦点效应与应对法则

来源:优训企业管理      作者:admin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8-15

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:他们让一位大学生穿上一件名牌T恤,然后进入教室。该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身上的名牌T恤,但是最后的统计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,只有23%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。


这个实验说明,我们总认为别人对我们会倍加注意,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。由此可见,我们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精神世界的重要位置。

 

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,而且通过自我的专注,我们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。在心理学中,这种现象被称之为“焦点效应”。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,也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一个事实: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。做销售,必须深谙其中道理。

 

一、善用焦点效应

 

销售人员应该明白,客户都是唯我独尊的,他们永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购买,而不是因为你的原因去购买。想成交,就应该善于利用客户心理上的焦点效应,不仅要以客户为中心去寻找他的需求,然后满足其需求,还要让客户在整个过程中感受被重视、被关怀。

 

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。甲、乙两个销售人员到同一个客户那里推销商品。甲到了客户的家里,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商品的质量多么好、多么实用,如果不购买会有多么可惜。结果客户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甲的介绍,说:“不好意思,先生,我不需要,因为它不适合我。”甲只好很尴尬地说抱歉,然后离开。

 

事实上,很多销售人员总是一味地关心自己的商品是否能卖出去,一味夸赞自己的商品多么优质,而不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客户、客户喜不喜欢。这样给客户的感觉就是你只关注自己的商品,只注重自己能赚多少钱,而没有给他以足够的关心和重视。客户的“被重视”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自然也就很难接受你的商品。

 

销售人员乙到该客户家里推销时,却是另外一种状况。乙到了客户的家里,边和客户闲聊边观察家具布置,据此揣测客户生活档次和消费品位,并和客户家的小孩玩得很好,似乎小孩已经喜欢上了这位叔叔。

 

在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商品时,乙先询问的是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款式和档次,并仔细地为客户分析商品能够给客户带来多少潜在的利益。比如,会给客户省下多少开销等。最后乙并没有把自己的商品卖给客户,而是说公司最近会推出一款新机型,特别适合客户的要求,希望客户能够等一等,自己过段时间再来。

 

客户非常感动,不仅是因为销售人员乙跟自己家人处得很好,更是因为销售员乙所说所做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,为自己考虑了很多。客户感受到了销售员的真诚,销售员得到了客户的信任,当然还有订单。

 

我们这种重视自我的心理,主要包含两层含义:自己对自己的关心和保护;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重视。

 

不要怀疑,在销售过程中所有的客户都具有这样的心理。他们会特别注重商品对于自身的价值,同时也希望得到销售人员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。如果商品不错,销售人员又对自己表现了足够的重视,那么客户就乐于购买。

 

在一次大型食品展销会上,一家食品公司的展位非常偏僻,参观者寥寥无几。公司负责人急中生智,第二天他就在展会入口处扔下了一些别致的名片,在名片的背面写着“持此名片可以在本公司展位上领取玩具一个”。结果,该展位被包围得水泄不通,并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展销会结束,当然迅速带来的人气也为这家公司带来了不少生意。

 

这家公司之所以在展销会上取得了成功且为公司带来了巨大利益,原因就在于其抓住了人们都只关心自己利益、自我重视的心理。应该注意的是,许多客户为了掩饰自己想得到优惠的心理,经常刻意说一些善意的谎言,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。这时销售员就要善于观察和分析,毕竟把握好客户的心理才是终极的制胜法宝。

 

要知道,让客户满意的根本,是让客户感觉到销售人员对他的关心和重视,感受到销售员是在为客户谋利益,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他口袋里的钱,这样才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。销售人员只有真诚地为客户考虑了,客户才会和你达成交易,甚至和你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。

 

二、把客户当朋友

 

在生活中,朋友意味着真诚,意味着信赖。朋友就是那个在自己困惑时给自己指明方向,提供选择的人。在销售员与客户之间也是如此。全球销售畅销书《销售圣经》的作者、著名销售专家杰弗里·吉默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人们更喜欢从朋友而不是从销售员那里买东西!”

 

换位思考能让我们明白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。就如前文中提到的,要想钓到鱼,就要像鱼那样去思考。聪明的销售员要树立一种把自己当成客户的朋友的心态。

 

每一位客户都渴望得到销售人员的关心和重视,渴望得到适合自己,并能给自己带来实惠的商品和服务。但不同的客户,因为其经历各不相同,导致其谈论的话题、爱好、希望有所不同。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客户真正的朋友呢?要把客户当成你的朋友或亲人,就要在真诚服务的心态下,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位善解人意的聆听者,成为一位专业的建议者。

 

说了这么多,大家应该能够感悟到,销售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性在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,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沟通过程。客户不但要在理性上看到我们的商品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,还要在感性上接受做销售的这个人。

 

所以,在销售中要把客户的因素考虑周全,你给客户一撇,客户就会很自然地给你一捺,由此便能形成一个“人”。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吧!

 

例1:有一天,某位销售员拜访了一位业务经理,结果发现他们毕业于同一所中学,而且都上过同一个老师的物理课。那位老师非常有个性,而且学术能力很高。两人在交流的过程中,发现相互间的共同话题多得惊人。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他们像老朋友一样合作,销售员从业务经理那里拿到了数百万元的订单。

 

例2:一位销售员在江苏出差,无意中听到某位采购商的秘书正打电话安排采购商的9岁的女儿去参加一个钢琴演奏比赛。这位销售员随即询问了一些关于她女儿的情况。几天后,销售员出现在了比赛现场,观看了这个“小音乐人”的精彩演奏。一个月后,当这位销售员无意间向那位采购商提起这件事时,当天就拿到了一份百万元的订单。

 

其实,以客户为中心,把客户最关心的东西放在最前面,是一种销售策略,也是一种良好的销售心态。试问,谁不愿意为自己的朋友做些有益的事情呢?每一个销售人员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客户,多换位思考,不但能化解许多矛盾,还能带来更大的业绩。对于那些喜欢唯我独尊的客户,你更要“尊”他,利用焦点心理,他关心什么,你就注意什么,还愁客户不“上钩”吗?

 

三、了解客户意图

 

客户购买商品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其背后的某些需求,但众多同类商品中选择哪一种、众多同款式的商品中选择哪一个,就涉及到客户的购买价值观了。那么,怎样找出客户独特的购买价值观,进而调整销售方式及商品介绍过程,以便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潜在需求呢?

 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任何人购买商品都只有两个目的:追求快乐;逃离痛苦。销售就要从这个角度出发,让客户明白:购买我们的商品能获得快乐或更多的价值,同时消除他们认为购买商品所可能遇到的风险或损失。

 

要想成为顶尖的销售人员,必须知道客户购买你的商品是想满足哪些背后的感觉,进而适时调整商品的介绍方式,以满足客户的购买价值观。建议在找出客户真正的需求及其购买价值观前,先不要介绍你的商品,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该怎样介绍。此时最应该做的,就是提出恰当、合适的问题。

 

在此过程中,销售人可以从各个角度精确地提出问题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:

 

  • 请问您购买商品的原因和想法是什么?

  • 您是否购买过类似的商品?

  • 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购买这样的商品?

  • 您对商品的经验或印象是什么?

  • 您是否曾考虑过换一个商品或供应商?

 

优营销学习中心编辑(ID: saleslearni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