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    优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如何报价,能够让客户更容易接受?

来源:优训企业管理      作者:admin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6-15

困扰很多销售人员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。报了价格,客户嫌高,说别人价格比你低,或者就不回复你了,很让人无语。这里说一说我自己的经历。产品定位是国内各厂家中最高的,价格比一般同行高出20-30%,比小厂则高出50%还多。

 

一、先尝试降本,再精准定位客户

 

价格报出去,多数客户回信说价格比同行高出很多。上过欧美的销售课程,培训师大多强调价值。于是,我首先坦承价格确实比同行高,这往往有点出乎客户意料,也展现了自信。同时,使出浑身解数,向客户解释我们的质量好,以及如何能给客户节约等。这样做确实能收到一定效果,但说实话,失败还是很多。

 

后来,我就思考一个问题。金融危机后,我们的市场从欧美的发达市场,迅速向中东、南美、南亚等国家转移。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较低,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相对就高。他们确实看重价格,同时对质量的要求并不太高。这也不是他们自己的原因,而是市场如此。如果价格上不能满足,对方就只能不客气地同你bye-bye了。对于这样的客户,如何应对?

 

第一,是否能够找到便宜点的材料,或在工艺上能把成本降低些,以满足低价市场的需求。现在印度这样的低价市场非常大,如果把价格敏感型客户都放弃掉是很可惜的。可如果价格下不来,光靠业务员三寸不烂之舌也很难搞定。

 

第二,对于有一部分客户,价格要求确实太低的,我就主动放弃。客户很多,但不能奢望都能做成生意。关键要把握好,自己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定位是什么?

 

于是,我汇总了一下公司所有的老客户,然后试图找出这些客户在不同的国家是什么类型的,大致是什么定位,走什么渠道等。然后根据这些典型客户的样子去找新的客户,提高成功率。价格差异太大的客户,先看他的市场和定位,如果确实不能按我们的价格销售的客户,就直接pass掉。与其在没什么可能性的客户上浪费时间,不如多找几个可能性大的客户。

 

二、先探询需求,再做差异化报价

 

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,有的客户虽然在不发达市场,但定位高端,很注重质量和设计,也出得起价格。所以我后来就搞了一个政策,就是看客户出价。

 

具体而言,就是客户让报价,不马上报过去。先了解清楚,客户在哪个国家,规模如何,在市场上的定位是高端人群,还是mass market大众市场?再在客户网站上找,他们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选择,是高质量,还是靠低价格。我会尽量筛选在竞争战略上同我们贴近的客户。

 

迈克尔·波特讲公司的竞争战略有三种,成本领先战略,差异化战略和创新战略。成本领先,比较容易理解,也是大多数中国工厂选择的,就是薄利多销,以批量和规模经济取胜。我们自己走的是差异化战略。当大家的产品同质化,往往只能拼价格。可如果产品的设计,材料,款式不同,就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了。

 

创新战略就不说了,颠覆行业,革命性的创新,这些操作起来难度太大。尤其是在制造业,想模仿乔布斯太难了。面对比价客户,我总在考虑一个问题:“这个客户为什么要接受一个比别人价格高的供应商?”必须有个合理的justification,否则人家凭什么当冤大头?这还是要从客户的需求上找。于是每次接待客户,在去工厂的路上,我一边开车,一边跟客户聊天。


比如,客户是什么性质的公司?主要在哪个市场,批发、零售还是工程?市场定位是大众化,还是高端人群?靠批量取胜,还是靠差异化营销?客户本人是什么职位,他们的采购流程决策,甚至他们筛选供应商的标准,都问一问。也顺便问一问,他们本地有无生产厂家,有无从别的国家、或中国别的供应商采购等。这次到中国来,是否还要去别的国家等。当然问的时候,有的问题比较敏感,就稍微绕个弯子。

 

比如供应商筛选标准,不好直接问,就说在你们市场,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最关心的是什么?或者做为供应商,我们怎样配合,才能让您的这个产品销售得更加成功?后来,我发现问客户的这些关键问题,不仅能让自己了解到客户的潜在需求和关注点,实际上也帮客户理了一理,除了价格因素,哪些因素需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
 

三、“软说服”好于“硬说服”

 

在接下来的时间,如果客户要求我介绍工厂,我就会有针对性地围绕客户关注的话题,来介绍工厂的方方面面是如何操作的,当然抓住重点和客户有关联的和自己的强项。不着痕迹地让客户了解到,我们最能够帮他取得市场成功。

 

我把这一套总结为“软说服”。和“硬说服”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,硬说服,一厢情愿的痕迹太过明显,给客户很大压力,缺乏购买的逻辑和理由,结果往往是拒绝。老王卖瓜自卖自夸,当业务员越是试图证明自己,客户越有可能怀疑你的动机。如果变说服为交流,就可以有效化解客户的防御心理。软说服就是通过一些相对间接的方式,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。

 

当然,这个优势一定要同客户的需求匹配起来。比如,展会布置很有品位,公司网站做得很漂亮,名片目录印刷很精美,报价单的格式很专业,很美观。这些不起眼的细节,都决定了客户对公司的印象。但凡客户能接触得到的点,都会影响客户的决策。

 

销售人员是同客户交往的第一线,业务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客户的感觉。客户都喜欢专业,自信,可靠的业务员。专业不仅在于对本行业和产品有扎实的理解,也包含职业化的态度,做事认真严谨。如果报价时自己都不自信,犹豫不决,吞吞吐吐,客户会立即感受到,并bye-bye的。国际贸易有很大的风险,所以客户都希望选择可靠的公司来合作。

 

如果今天报了价格,明天就反悔,说话前后不一致,答应的事情不给办,到最后一天才告诉客户交货期要晚了,给客户太多得surprise。这些都让客户觉得靠不住。两个供应商,一个价格稍高点,但客户觉得业务员很专业,可靠;另一个价格稍低点,但客户觉得业务员有点不太可信。如果我是客户,我也会选择可靠点的。

 

四、不为降价,而是完成议价任务

 

中东,印度等国家的客户很喜欢搞价,这对他们而言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。一开始我很不习惯,记得一次在德国参展,有个中东客户过来谈,接下来就搞价格。我非常不理解。那时候,我们只做欧美市场,所有客户都不谈价格,遇到那么凶搞价格的很不适应。

 

后来,金融危机过后,市场转移到中东南亚,慢慢适应了客户的搞价。也明白了,对于他们搞价不仅是一种习惯,而且也从中得到一种乐趣和成就感。比如印度的习惯是砍30%。我就把价格加上去30%。然后先一大步、再一小步地让给客户,在这个过程中,让客户觉得我们对他很重视,很尊敬,所以给了特别的价格。期间,也可以适时夸夸对方真会谈判,然后愉快成交。

 

当触碰到价格底线的时候,态度要非常坚决,打消客户不合理的期望。这样做成功率反而更高。

 

最后补充一点,对于每个客户,无论订单大小,都要让对方感到当前这笔生意对我们很重要。这不是涨人家志气,而是让客户信任你并有成就感。

 

优营销学习中心编辑 | 微信公众号:优营销(saleslearni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