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课堂上常提出这样的假设:一个目标客户与现有供应商合作多年,产品、服务及关系都挺好。你去了,告诉对方你能做得一样好(的确能做到),希望客户能选择你。会吗?多半不会。
不是你不如竞争对手,也不是客户为难你,只是因为对方有使用习惯,对现有供应商十分适应,相处甚欢,没有你的日子一直过得很不错,不想为了成全你而折腾自己(更换成本)。一句话,客户对你没有归属感,也没有义务帮你。
客户买或不买,无需理由
在学术层面,“归属感”一词源于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“需求层级理论”。在其影响深远的《人的动机理论》一书中,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(Physiological needs)、安全需求(Safety needs)、爱和归属感(Love and belonging)、尊重(Esteem)和自我实现(Self-actualization)五类,依次由较低层级到较高层级排列。
需求层级理论在人文研究和管理学领域早已被广泛应用。销售是对客户的研究与管理,在分析客户的购买心理和利益诉求方面,同样可以导入这一理论模型。
以销售的视角,客户的归属感源于对特定产品的使用习惯或依赖,与卖家的亲密关系,对某一品牌的偏好,以及对时间、风险等更换成本的规避,等等。如果客户与现有供应商之间有这些因素存在,多半会有很强的粘性,对新的供应商而言,无疑是一道屏障。
所以,在上述假设的场景中,客户说“不”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,因为对你的归属感为零。
世界最大的形象识别与策略设计顾问公司Landor Associates经过研究发现,松下电器和日立电器在质量、价格等方面并不存在什么差别,有的客户只买松下,有的客户只买日立,只是因为他们更喜欢所选的这家公司而已。美国学者维基•伦兹在其所著的《情感营销》一书中也明确指出:“情感是成功的市场营销的唯一、真正的基础,是价值、客户忠诚和利润的秘诀。”
归属感=跟进+关怀+服务
还有一种场景也与归属感有关。在美的学院为厨热事业部的全国工程主管讲“深度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”这门课时,一个普遍认同的结论是当面对几个同质化的供应商,客户选择谁,往往取决于对谁的了解更多,交往更深,印象更好。这便是归属感,背后是销售的努力和作为。
看来,无论从竞争者手中抢客户,还是在货比三家中争客户,都需要归属感。我在《深度营销:解决方案式销售行动指南》书中提出了被广为应用“3+5利益法则”,为精准营销引路——有3种企业利益和5种个人利益能够驱动客户购买,你必须找到每一个客户的“几加几”,施以对策。
3种企业利益指解决客户的市场问题、竞争问题或者运营问题。你做到了,客户才有理由购买。5种个人利益则涵盖客户从生理、安全到归属感、尊重及自我实现多个层面的诉求。其中,归属感可能最需要你努力做到。
那么,如何从无到有,建立客户对你的归属感,从而提高成交几率?三种销售行为决定了客户归属感的有和无,归纳成一个等式:归属感 = 主动跟进 + 客户关怀 + 售前服务。
(一)主动跟进
客户是需要“粘”的,跟进就是手段。一是了解越多,相信就越多(客户更愿意相信其看到的,也会优先选择);二是粘人的一方往往给人主动、热情的印象,日久生“情”,心里距离更近,关系也更密切;三是时间、精力的投入也是成本,付出越大,放弃的难度也越大,另起炉灶意味着重头再来,客户耗不起,放不下。
相反,那些无法与客户在一起的供应商因为不被了解,缺乏热度,就显得无足轻重。客户失去他们的成本为零,被拒绝的概率自然相对高些。
案例:被“骚扰”拿下的新客户
一家在华的世界500强药企准备新建中文网站,开展线上推广(之前一直沿用总部英文官网)。市场不请来两家网络公司候选。机会难得,两家公司都做了精心准备,方案和案例的演示炫目、华丽,表现难分伯仲。药企市场部一时难做决定,表示需要时间考虑,一周后再商议。
一家公司安静地等了一个星期,而另一家公司第二天就打来电话回访,询问更多设计要求和细节,第三天很快出了两套新的备选方案。接下来两天,这家网络公司又时不时地打电话、发邮件,做些优化设计和细节改动。总之,让客户每天都能听到他们,看见他们。
一周后,客户做决定了,那家每天都在“骚扰”的网络公司拿到了订单。
史蒂芬•柯维(Stephen Richards Covey)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,被美国《时代周刊》誉为“思想巨匠”、“人类潜能的导师”,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。柯维的代表作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被翻译成38种语言,全球发行量超过一亿册,2002年被《福布斯》杂志评为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。
“七个习惯”中第一个习惯便是“积极主动”,其内涵不仅在于采取行动,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;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,而非外部环境,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不利条件;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。这些深邃的思想无不与归属感等式中的第一要素——主动跟进——相连。
文 | 王鉴 销售培训专家《深度营销:解决方案式销售行动指南》书著者 优训企业创始人